“限时0元,干货满满,马上报名,告别死工资,实现财务自由。”“超火爆理财项目,轻松月入十万元。”记者近日发现,诸如此类的广告宣传语在网络平台中屡见不鲜。而不少消费者因轻信商家的宣传踏入理财课陷阱,不仅没有学到理财知识和技能,反而蒙受经济损失。 家住学府街的市民程女士告诉记者,自己在一家短视频平台上看到一则免费学理财知识的广告。不用花钱就能学到如何赚钱,程女士想也没想就报名了。刚学了几堂课后,指导老师就开始售课:一定要转变穷人思维,不是有钱才理财,是理财才有钱,经过老师们的“洗脑”,程女士买了2880元的基金课程。听了几节课后,程女士按照对方推荐买进几只基金,可接下来的走势却一路亏损。程女士觉得上当了,便提出要退掉课程,对方却表示网络课程一经出售不可退费。 程女士的遭遇并非个例。记者在新浪黑猫投诉平台上看到,不少消费者反映一些理财培训机构、“商学院”等存在打着免费的旗号吸引用户但中途收取高额费用、教师资质造假、课上讲的东西网上都能查到、客服联系不上、课程没开始群就被解散等问题。 法律界人士称,涉及此类“理财课”纠纷时,消费者维权十分困难。一些企业的课程审批涉及多个部门,具体课程内容是否能够上线,没有明确的说法。一些不规范的民营机构或者纯个人开的班,甚至没有经过相关部门的备案或者审批。针对“理财课”存在的问题,行业监管与指导尤为重要,亟须出台市场规范,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。有业内人士指出,目前,用户认知误区也是财商教育领域的一大痛点,很多用户以为通过“理财课”可以帮自己快速获取财富,但其实财商教育是帮助消费者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,提升资产管理能力,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。对用户而言,总想着“赚快钱”就有“被坑”的危险。 来源:太原新闻网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