太原
搜索
猜你喜欢
查看: 1956|回复: 0

从三家分晋,看当今七零八落的山西经济

[复制链接]

204

主题

63

回帖

862

积分

高级会员

积分
862
发表于 2020-10-22 15:15:02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 | 来自山西
历史总是在重演,古今的山西又是何曾的相似,古有“三家分晋”,今有山西经济的“四零八散”。

古代“三家分晋”是因为春秋后期国君权力的削弱,“三家分晋”削弱了“晋”的实力,赵韩魏在强秦的压力下,不得不往东发展迁都。

今天的山西,省会城市太原的吸引力不够。大同想跟北京协同发展;晋东南的晋城长治想跟着郑州走;交通有补贴,贸易种类多;晋西南的临汾运城都成了西安的辐射区域了;阳泉寿阳想跟着石家庄跑……,一言难尽的“晋之殇”,由于地理条件(两边夹山)、产业结构(缺乏联动,区域差异明显)等限制,古往今来的山西缺乏的是一个强有力的核心。

我们来看看古代“三家分晋”的故事。



经过长时间的争霸,春秋各诸侯国国君权力衰落,一向称为中原霸主的晋国,实权由韩、赵、魏、智、范、中行氏六家大夫把持。他们各有各的地盘和武装,彼此结盟又互相征战。后来赵消灭了范、中行氏,只剩下智家、赵家、韩家、魏家。这四家中,又以智家的势力最大。

智家的智伯瑶想独霸晋国,以强大晋国的名义,要求每家都拿出一百里土地和一万家户口归公,其实是想削弱其余三家的势力,最初三家心不齐,韩家和魏家先后割让了土地和户口给智家,唯独赵家不肯,公元前455年,智伯瑶亲自率领中军,韩家的军队担任右路,魏家的军队担任左路,三队人马直奔赵家。赵襄子带着赵家兵马退守晋阳(今山西太原)。



赵家凭着弓箭死守了两年多,三家兵马始终没有能把晋阳城攻下来。

有一天,智伯瑶想出了用晋阳城东北的晋水淹城的计策,筑坝放水,水漫晋阳。韩康子和魏桓子暗暗吓了一身冷汗,原来魏家的封邑安邑(今山西夏县西北)、韩家的封邑平阳(今山西临汾西南)旁边各有一条河道,说不定哪一天安邑和平阳也会遭到晋阳同样的命运呢。

就这晋阳城快要顶不住的时候,赵国的门客张孟谈趁夜色找到了韩、魏两家商谈一起,赵、韩、魏三家灭了智家。



到公元前376年,三家瓜分了晋国公室。“三家分晋”被视为春秋之终、战国之始的分水岭。

打那以后,韩(都城在今河南禹县,后迁至今河南新郑)、赵(都城在今山西太原东南,后迁至今河北邯郸)、魏(都城在今山西夏县西北,后迁至今河南开封)都成为中原大国,加上秦、齐、楚、燕四个大国,历史上称为“战国七雄”。

“三家分晋”削弱了晋整体的实力,相邻的秦却越来越强大,这简化了后来秦国统一六国的难度。
秦国的强大,迫使三国不得不把都城一直往东迁。



如今的山西,从经济上看,又何曾相似!


来源:笔下花文案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本文来自网友发表,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,如存在侵权问题,请与本网站联系删除!

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
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账号?立即注册

×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使用 高级模式(可批量传图、插入视频等)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